马修·洛克: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內容擴充 修飾語句
标签2017年版源代码编辑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More footnotes needed|time=2022-07-05T05:47:43+00:00}}
{{Infobox classical
{{Infobox classical
| 中文名 = 马修·洛克
| 中文名 = 洛克
| 画像 = Mlocke.jpg
| 画像 = Mlocke.jpg
| 附注 =
| 附注 = 洛克像
| 原文名 = Matthew Locke
| 原文名 = Matthew Locke
| 国别 = 英国
| 国别 = 英国
| 出生日期 = 1622年5月
| 出生日期 = 1622年5月
| 出生地 = 埃克塞特
| 出生地 = 埃克塞特
| 逝世日期 = 1677年(54-55歲)
| 逝世日期 = 1677年(54至55歲
| 逝世地 = 伦敦
| 逝世地 = 伦敦
| 所属时期 = 巴洛克
| 所属时期 = 巴洛克
| 所属乐派 =
| 所属乐派 =
| 擅长作品类型 = 宗教音乐,管弦乐,键盘乐
| 擅长作品类型 = 宗教音乐,管弦乐,键盘乐
| 代表作 = 维奥尔琴合奏曲,键盘组曲,赞美诗
| 代表作 = 维奥尔琴合奏曲,键盘组曲,赞美诗
| 师从 =
| 师从 =
| 学生 =
| 学生 =
| 官方网站 =
| 官方网站 =
}}
}}
[[File:Up and Down This World Goes Round Matthew Locke three voice round.png|thumb|洛克的三聲部人聲作品譜例,原題"Up and Down This World Goes Round"<ref>Margaret Read MacDonald & Winifred Jaeger (2006). ''The Round Book: Rounds Kids Love to Sing'', p.15. August House. {{ISBN|9780874837865}}.</ref> {{audio|Up and Down This World Goes Round Matthew Locke three voice round.mid|前往試聽}}]]


'''马修·洛克'''({{lang-en|'''Matthew Locke'''}}{{bd|1622年|5月||1677年|}}),[[英国]]作曲家,[[天主教]]徒。其音乐创作是[[奥兰多·吉本斯]]和[[亨利·珀塞尔]]之间的桥梁。作品包括喜劇配樂《暴風雨》等。
'''马修·洛克'''({{lang-en|Matthew Locke}}{{bd|1622年|5月||1677年|}}),-{zh-hans:意; zh-tw:義}-裔[[英国]]作曲家,[[天主教]]徒。其音乐创作是[[奥兰多·吉本斯]](1583年生)和[[亨利·珀塞尔]](1659年生)之间的桥梁。作品包括喜劇配樂《暴風雨》等。


==简介==
== 生平歷略 ==
[[File:Drexel 5611 Saraband by Locke.jpg|thumb|left|洛克的薩拉邦德舞曲,是已知他最早的鍵盤作品之一,屬於{{link-en|卓克索5611號手稿|Drexel 5611}}的一部分。書稿現存於[[纽约公共图书馆]]]]
马修·洛克是旅居在英國的[[意大利|義大利]]人,马修·洛克曾跟[[亨利·珀塞爾|亨利·珀塞尔]]一同工作過,而他的作品特色,則是因為他所寫出的舞台作品很像器樂曲目而備受注目,現今則是在倫敦發現手稿資料被標示為M17801,它是一本樂曲集,伍拾捌首曲目章節,整本只有貳拾壹頁。這位作曲家寫的組曲作品只標示是獻給友人;雖然後來也發現這位作曲家也曾經在某貴族家中擔任宮廷樂師而他所屬職位之繼承人則現今非常有名氣的亨利浦賽爾先生他的作品可以使用各種不同的樂器演出,但是曲中的和聲寫作方式卻因為高低聲部沒有附上功能和聲標記而讓整首樂曲聽起來非常簡單無趣,在他的曲目中我們可以發現文藝復興時期的器樂曲風格,但是仔細一看卻發現和聲中已經缺少了含括教會音階的旋律,在高低聲部裡發現大調和弦與小調和弦的聲響。是出版者Franz Müller-Busch認為演奏此作曲家的作品應要使用法國的裝飾奏,以及以演奏法國組曲的方式去演出當時马修·洛克在英國工作時寫下的出版作品,雖然嘗試想要尋找出這位曲家所寫作出來的樂曲是否有被當英國音樂曲風所影響,但是除了在這位作曲家寫在出版樂譜裡的英式惡毒評論紹介以外,找不到其他相關文獻資料可以印證其組曲風格大都被法國舞曲曲風義大利器樂曲風深深影響,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巴羅克英國組曲。
马修·洛克出生於[[埃克塞特]]。他參加過[[埃克塞特座堂]]的合唱團,由{{link-en|愛德華·吉本斯|Edward Gibbons}}(奧蘭多之兄)所指導。18歲的洛克前往尼德蘭旅行,接觸了羅馬天主教信仰。

洛克和{{link-en|克里斯多弗·吉本斯|Christopher Gibbons}}共同寫作了假面舞劇《丘比特與死亡》(Cupid and Death,1653年)的配樂。<ref>Music In The Baroque Era (From Monteverdi to Bach) - Manfred F Bukofzer - Published by J.M Dent & Sons (First UK Edition 1948) - p. 186.</ref>該作是當代唯一倖存(有譜可查)的劇樂創作。{{sfn|Caldwell|1999|p=555}}他也是劇作《{{link-en|羅得島之圍 (歌劇)|The Siege of Rhodes}}》(The Siege of Rhodes,1656年)配樂的五人作者之一。《羅得島》是劇作家[[威廉·達文南特]]的作品,此後洛克繼續與之合作,包括《{{link-en|殘忍的西班牙人在秘魯|The Cruelty of the Spaniards in Peru}}》(The Cruelty of the Spaniards in Peru,1658年)以及《{{link-en|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的歷史|The History of Sir Francis Drake}}》(The History of Sir Francis Drake,1659年)等。英王[[查理二世_(英格兰)|查理二世]]的加冕進行曲也由洛克所作。{{sfn|Christopher Paul Baker|2002|p=237}}

洛克是查理二世的御前作曲家,專作管樂、小提琴作品,也為皇后[[布拉干薩的凱瑟琳|凱瑟琳]]演奏管風琴。上述之職位,之後由珀塞尔所繼承。<ref>Henry Purcell (Glory Of His Age) by Margaret Campbel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perback 1995) ({{ISBN|0-19-282368-X}}) p. 46.</ref>1673年,洛克的論文《旋律》(Melothesia)出版。1675年,作《精神》(Psyche)之配樂。

== 創作特點 ==
洛克的舞台作品因為很像器樂曲目,因而備受注目。以在倫敦發現手稿資料被標示為M17801)為例,其內容是一本樂曲集,包括58首曲目章節,只有21篇幅。這組曲作品只標示是獻給友人,推測即獻給珀塞尔。可以使用各種不同的樂器演出,但是曲中的和聲寫作方式卻因為高低聲部沒有附上功能和聲標記而讓整首樂曲聽起來非常簡單無趣。這些音樂有著文藝復興時期的器樂曲風格,但是和聲中缺少了含括教會音階的旋律,在高低聲部裡則有大調和弦與小調和弦的聲響。{{NoteTag|所謂「大調」與「小調」,在洛克的時代仍未臻成熟的作曲觀念。}}出版者弗蘭茨·繆勒-布施(Franz Müller-Busch)則是認為演奏這份作品應要使用法國的裝飾奏,以及以演奏法國組曲的方式去演出。這包括洛克在英國工作時寫下的出版作品。後人嘗試歸納洛克的創,試圖推斷他是否有被當英國音樂曲風所影響,但是除了在這位作曲家寫在出版樂譜裡的{{clarify|英式惡毒評論紹介}}以外,找不到其他相關文獻資料可以印證。論及其組曲風格大都被法國舞曲曲風,以及義大利器樂曲風深深影響,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巴羅克英國組曲。

== 註釋 ==
{{NoteFoot}}


== 参考资料 ==
== 参考资料 ==
;參照
{{Reflist|30em}}


;文獻
* Franz Müller-Busch, art. Nachwort/Epiloque, in: Matthew Locke(1621/22-1677), Suiten for Several Friends with Sopran- oder Tenorblockflöte und Basso continuo, Germany, 1995, S. 16
* {{cite book
| editor = Christopher Paul Baker
| title = Absolutism a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1600&ndash;1720: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 publisher = Greenwood Press
| year = 2002
| isbn =}}
* {{cite book
| last = Caldwell
| first = John
| title = The Oxford History of Music: From the Beginnings to C. 1715
| publisher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year = 1999
| isbn =}}
* Müller-Busch, Franz. art. Nachwort/Epiloque, in: Matthew Locke(1621/22-1677), Suiten for Several Friends with Sopran- oder Tenorblockflöte und Basso continuo, Germany, 1995, S. 16


==参见==
== 参见 ==
* [[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
{{Portal box|人物|古典音樂}}
* {{link-en|卓克索3976號手稿|Drexel 3976}}

== 外部連結 ==
{{commons category}}
* {{ChoralWiki|Matthew Locke}}
* {{IMSLP|id=Locke, Matthew}}


{{Authority control}}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英格兰古典音乐作曲家|L]]
{{DEFAULTSORT:Locke, Matthew}}
[[Category:巴洛克作曲家|L]]
[[Category:英格兰古典音乐作曲家]]
[[Category:巴洛克作曲家]]
[[Category:17世紀古典音樂作曲家]]
[[Category:17世紀古典音樂作曲家]]

2022年7月5日 (二) 05:47的版本

洛克
洛克像
原文名Matthew Locke
出生1622年5月
埃克塞特
逝世1677年(54至55歲)
伦敦
国籍英国
知名作品维奥尔琴合奏曲,键盘组曲,赞美诗
所属时期/乐派巴洛克
擅长类型宗教音乐,管弦乐,键盘乐
洛克的三聲部人聲作品譜例,原題"Up and Down This World Goes Round"[1] 前往試聽

马修·洛克(英語:Matthew Locke;1622年5月—1677年),意裔英国作曲家,天主教徒。其音乐创作是奥兰多·吉本斯(1583年生)和亨利·珀塞尔(1659年生)之间的桥梁。作品包括喜劇配樂《暴風雨》等。

生平歷略

洛克的薩拉邦德舞曲,是已知他最早的鍵盤作品之一,屬於卓克索5611號手稿英语Drexel 5611的一部分。書稿現存於纽约公共图书馆

马修·洛克出生於埃克塞特。他參加過埃克塞特座堂的合唱團,由愛德華·吉本斯英语Edward Gibbons(奧蘭多之兄)所指導。18歲的洛克前往尼德蘭旅行,接觸了羅馬天主教信仰。

洛克和克里斯多弗·吉本斯英语Christopher Gibbons共同寫作了假面舞劇《丘比特與死亡》(Cupid and Death,1653年)的配樂。[2]該作是當代唯一倖存(有譜可查)的劇樂創作。[3]他也是劇作《羅得島之圍 (歌劇)英语The Siege of Rhodes》(The Siege of Rhodes,1656年)配樂的五人作者之一。《羅得島》是劇作家威廉·達文南特的作品,此後洛克繼續與之合作,包括《殘忍的西班牙人在秘魯英语The Cruelty of the Spaniards in Peru》(The Cruelty of the Spaniards in Peru,1658年)以及《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的歷史英语The History of Sir Francis Drake》(The History of Sir Francis Drake,1659年)等。英王查理二世的加冕進行曲也由洛克所作。[4]

洛克是查理二世的御前作曲家,專作管樂、小提琴作品,也為皇后凱瑟琳演奏管風琴。上述之職位,之後由珀塞尔所繼承。[5]1673年,洛克的論文《旋律》(Melothesia)出版。1675年,作《精神》(Psyche)之配樂。

創作特點

洛克的舞台作品因為很像器樂曲目,因而備受注目。以在倫敦發現的手稿資料(被標示為M17801)為例,其內容是一本樂曲集,包括58首曲目與章節,但只有21頁篇幅。這一組曲作品只標示是獻給友人,推測即是獻給珀塞尔。可以使用各種不同的樂器演出,但是曲中的和聲寫作方式,卻因為高低聲部沒有附上功能和聲標記,而讓整首樂曲聽起來非常簡單無趣。這些音樂有著文藝復興時期的器樂曲風格,但是和聲中缺少了含括教會音階的旋律,在高低聲部裡則有大調和弦與小調和弦的聲響。[註 1]出版者弗蘭茨·繆勒-布施(Franz Müller-Busch)則是認為,演奏這份作品應要使用法國式的裝飾奏,以及以演奏法國組曲的方式去演出。這包括洛克在英國工作時寫下的出版作品。後人嘗試歸納洛克的創作,試圖推斷他是否有被當代英國音樂曲風所影響,但是除了在這位作曲家寫在出版樂譜裡的英式惡毒評論紹介[需要解释]以外,找不到其他相關文獻資料可以印證。論及其組曲風格,大都被法國舞曲曲風,以及義大利器樂曲風深深影響,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巴羅克英國組曲。

註釋

  1. ^ 所謂「大調」與「小調」,在洛克的時代仍是未臻成熟的作曲觀念。

参考资料

參照
  1. ^ Margaret Read MacDonald & Winifred Jaeger (2006). The Round Book: Rounds Kids Love to Sing, p.15. August House. ISBN 9780874837865.
  2. ^ Music In The Baroque Era (From Monteverdi to Bach) - Manfred F Bukofzer - Published by J.M Dent & Sons (First UK Edition 1948) - p. 186.
  3. ^ Caldwell 1999,第555頁.
  4. ^ Christopher Paul Baker 2002,第237頁.
  5. ^ Henry Purcell (Glory Of His Age) by Margaret Campbel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perback 1995) (ISBN 0-19-282368-X) p. 46.
文獻
  • Christopher Paul Baker (编). Absolutism a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1600–1720: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Greenwood Press. 2002. 
  • Caldwell, John. The Oxford History of Music: From the Beginnings to C. 171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 Müller-Busch, Franz. art. Nachwort/Epiloque, in: Matthew Locke(1621/22-1677), Suiten for Several Friends with Sopran- oder Tenorblockflöte und Basso continuo, Germany, 1995, S. 16

参见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