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東·克雷默: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內容擴充
标签2017年版源代码编辑
第1行: 第1行:
{{noteTA|G1=Music}}
{{noteTA|G1=Music}}
[[File:Gidon Kremer at Kammermusikfest Lockenhaus 2008.jpg|缩略图|基東·克雷默(2015年)]]
[[File:Gidon Kremer at Kammermusikfest Lockenhaus 2008.jpg|缩略图|基東·克雷默(2015年)]]
'''基東·克雷默'''({{lang-lv|'''Gidon Kremer'''}},{{bd|1947年|2月27日|catIdx=K}}),出生於[[拉脫維亞]]首都[[里加]],[[小提琴]]家及[[指揮家]]
'''基東·克雷默'''({{lang-lv|Gidon Kremer}},{{bd|1947年|2月27日|catIdx=K}}),拉脫維亞[[小提琴]]家。


== 生平 ==
== 生平 ==
4歲時,他在家鄉隨祖父及父親學習小提琴,7歲時進入里加音樂學校,接受正式的音樂教育。18歲,離開老家赴[[莫斯科音樂學院]],跟小提琴大師[[大·伊斯特拉赫]]習琴。在[[莫斯科]]學習音樂期間,屢獲重要小提琴比賽獎項,如:[[伊丽莎白王后国际音乐比赛]]首獎、[[柴可夫斯基国际]]首獎。從此展開忙碌的演奏生涯。
克雷默出生於[[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拉脱维亚]][[里加]],4歲時,他在家鄉隨祖父及父親學習小提琴,7歲時進入{{le|里加音樂學校|Jāzeps Vītols Latvian Academy of Music}},接受正式的音樂教育。1965年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隨[[大·伊斯特拉赫]]習琴。在莫斯科學習期間,屢獲重要小提琴比賽獎項,如:[[伊丽莎白王后国际音乐比赛|伊丽莎白]](三獎,1967年)、蒙特婁(二獎,1969年)、[[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帕格尼尼]](首獎,1969年)、[[柴可夫斯基國際賽|柴可夫斯基]]首獎,1970年)。從此展開忙碌的演奏生涯。1970年,在[[金色大厅|維也納樂友協會]]登台,與Thomas Schippers、[[维也纳交响乐团]]合作,這是他在西歐的初登場。1975年,初次登上[[柏林愛樂廳]],隔年前往[[萨尔茨堡音乐节]]演奏


1980年,克雷默離開蘇聯治下的拉脫維亞,遷居德國。翌年他在[[洛肯豪斯]]展開一個室內樂音樂節,專注於非典曲目的演出{{NoteTag|克雷默是洛肯豪斯音樂節長期的藝術總監,任期超過30年,直到2011年卸職交棒<ref>{{cite web | url=http://derstandard.at/1304551220992/Lockenhaus-Gidon-Kremer-zieht-sich-zurueck | title=Lockenhaus: Gidon Kremer zieht sich zurück | work=Der Standard | date=2011-05-06 | access-date=2014-12-25}}</ref>。}}。九〇年代後,基東·克雷默積極為自己尋根,不僅促使他寫了第一本書《片段的童年》(''Kindheitssplitter''),還有計畫地灌錄東歐音樂。1996年11月,他成立了{{le|波羅的海室內樂團|Kremerata Baltica}},由當地的年輕樂手組成<ref name="Higgins"/>。此外,克雷默亦是[[韦尔比耶音乐节]]的常客,直到2011年為止都固定在當地亮相{{NoteTag|克雷默批評了該活動對特定演出者的過度行銷(即偶像包裝),從而退出韋爾比耶的舞台<ref>{{cite web | author=Jeremy Eichler | url=http://www.boston.com/yourtown/cambridge/articles/2011/10/12/having_denounced_star_system_gidon_kremer_comes_to_longy/ | title=Having denounced star system, Gidon Kremer comes to Longy | work=Boston Globe | date=2011-10-12 | access-date=2014-12-25}}</ref><ref>{{Cite web|title=GIDON KREMER: WHY I QUIT THE CELEBRITY RATRACE|url=https://slippedisc.com/2011/07/gidon-kremer-why-i-quit-the-celebrity-ratrace/|access-date=2021-06-23|author=Norman Lebrecht|date=2011-07-22|language=en}}</ref>。}}。
基東·克雷默在70年代就已崛起於國際樂壇,對詮釋古典、浪漫樂曲有強烈個性,也相信自己對音樂的看法及演奏,絕不輕易妥協。90年代後,基東·克雷默積極為自己尋根,不僅促使他寫了第一本書「片段的童年」,還有計畫地灌錄東歐音樂。


== 作品 ==
1996年11月,他成立了一支波羅的海室內樂團,由當地的年輕樂手組成。除了東歐音樂外,他還大力推廣[[探戈]]音樂,像是大師[[阿斯托尔·皮亚佐拉]]的作品。另外,他個人也嘗試了許多新音樂。
=== 商業錄音 ===
克雷默自1978年起為[[德意志留声机|DG]]錄音,在該廠有可觀的作品。此外他與Philips、EMI、Decca、ECM、Nonesuch等品牌皆有合作<ref>{{cite web | author=Andrew Clements | url=https://www.theguardian.com/music/2014/feb/20/weinberg-sonata-no-3-review | title=Weinberg: Sonata No 3; Trio; Sonatina; Concertino; Symphony No 10 – review | work=The Guardian | date=2014-02-20 | access-date=2014-12-25}}</ref>。其中,小眾廠牌ECM是克雷默在當代音樂方面的主要支持者,以「新系列」(New Series)為名,發行了許多當代作曲家的創作。

=== 著作 ===
* 《片段的童年》(Kindheitsplitter;Fragments of Childhood)
* 《寫給青年藝術家的信》(Letters to a Young Pianist),2013年

== 獲獎與榮譽 ==
* 德國[[功勛勳章]],2016年<ref>{{cite web |date=2018 |title=Pour le Mérite: Gidon Kremer |url=http://www.orden-pourlemerite.de/sites/default/files/vita/gidon-kremer-vita_0.pdf |work=www.orden-pourlemerite.de |access-date=2018-05-10}}</ref>
* [[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2016年<ref name="PI2016">{{cite news|title=Violinist Krēmers receives Japan's prestigious art prize|url=http://www.lsm.lv/en/article/culture/violinist-kremers-receives-japans-prestigious-art-prize.a206141/|access-date=2016-11-12|publisher=eng.lsm.lv|date=2016-10-19}}</ref>
* 義大利二等功績勳章,2011年
* 伊斯坦堡音樂節終身成就獎,2010年
* [[葛萊美獎]],2002年
* [[回声音乐古典奖]],2002年<ref>{{Cite web |url=http://www.echoklassik.de/en/klassik-startseite/ |title=Archived copy |access-date=2015-08-1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730045801/http://www.echoklassik.de/en/klassik-startseite |archive-date=2017-07-30 |deadurl=yes }}</ref>
* 拉脫維亞三星勳章,1997年<ref name="president.lv">{{cite web |url=http://www.president.lv/images/modules/items/DOC/tzo-registrs-1994-2004.doc |title=Ar Triju Zvaigžņu ordeni apbalvoto personu reģistrs |publisher=Chancery of the Latvian president |format=doc |language=lv |access-date=2011-09-10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713024355/http://www.president.lv/images/modules/items/DOC/tzo-registrs-1994-2004.doc |archive-date=2011-07-13 }}</ref>
* [[恩斯特·冯·西门子音乐奖|西門子獎]],1982年

== 評價 ==
克雷默是當代音樂的積極支持者,為人所知的是他對[[阿斯托尔·皮亚佐拉]]作品的推廣。另外,他個人也嘗試了許多新音樂,包括[[乔治·埃内斯库|埃内斯库]]、[[阿尔班·贝尔格|贝尔格]]、[[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肖斯塔科维奇]]、[[巴托克·贝拉|巴托克]]、[[菲利普·格拉斯|格拉斯]]、[[阿尔弗雷德·加里耶维奇·施尼特凯|舒尼特克]]、[[米奇斯瓦夫·魏因贝格|魏因贝格]]、[[约翰·库利奇·亚当斯|亚当斯]]、[[樂娃·奧爾巴克|奧爾巴克]]、[[彼得里斯·瓦斯克斯|瓦斯克斯]]、[[阿福·佩爾特|佩爾特]]等人的創作。鑒於克雷默對當代音樂的資歷與理解,亦有許多作曲家將作品題獻予他,如[[索菲娅·阿斯戈托芙娜·古拜杜丽娜|古拜杜丽娜]]、[[路易吉·诺诺|诺诺]]、[[吉雅·坎切利|坎切利]]等人。

除了獨奏事業外,克雷默亦活躍於室內樂舞台。經常與[[瑪塔·阿格麗希]]、[[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米沙·麦斯基]]、[[馬友友]]等人合作<ref>{{cite web | author=Andrew Clements | url=https://www.theguardian.com/music/2009/apr/24/schumann-kremer-argerich-review | title=Schumann: Violin Sonata No 2; Kinderszenen; Bartók: Solo Violin Sonata; Violina Sonata No 1; etc: Kremer/Argerich | work=The Guardian | date=2009-04-24 | access-date=2014-12-25}}</ref>。

== 個人生活 ==
克雷默的祖父Karl Brückner是里加當地有名望的音樂學者、小提琴家<ref>{{Cite web|url=https://fb.ru/article/239098/gidon-kremer-biografiya-i-tvorchestvo|title=Гидон Кремер: биография и творчество|website=FB.ru}}</ref>。克雷默的父親是[[納粹大屠殺|猶太大屠殺]]的倖存者,母親則是德國-瑞典移民<ref name="Higgins">{{cite news | author=Charlotte Higgins | title=Perfect isn't good enough | url=https://www.theguardian.com/Archive/Article/0,4273,4094468,00.html | work=The Guardian | date=2000-11-22 | access-date=2007-08-28}}</ref>。

== 註釋 ==
{{NoteFoot}}

== 參考資料 ==
;參照
{{Reflist}}

;文獻
* {{Cite book |last=Apinis |first=Pēteris |title=A Hundred Great Latvians. |publisher=Nacionālais apgāds |location=Riga |year=2006 |isbn=978-9984-26-288-8 |oclc=238892134}}

== 參見 ==
{{Portal box|古典音樂}}

== 外部連結 ==
* {{Official website|http://www.gidonkremer.net/}}
* {{Discogs artist|359068}}
* {{Allmusic|class=artist|id=q34517}}
* 波羅的海室內樂團[http://www.kremeratabaltica.com/ 官方網站]


{{Schock Prize laureates}}
{{Schock Prize laureates}}
第14行: 第57行:


{{Authority control}}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Kremer, Gidon}}
{{DEFAULTSORT:Kremer, Gidon}}
[[Category:蘇聯音樂家|K]]
[[Category:蘇聯音樂家]]
[[Category:拉脱维亚人|K]]
[[Category:拉脱维亚人]]
[[Category: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獲獎者|K]]
[[Category: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獲獎者]]
[[Category: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獲獎者|K]]
[[Category: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獲獎者]]
[[Category:伊莉莎白女王大賽獲獎者|K]]
[[Category:伊莉莎白女王大賽獲獎者]]
[[Category: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获得者]]
[[Category: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获得者]]
[[Category:罗尔夫·朔克奖获得者]]
[[Category:罗尔夫·朔克奖获得者]]

2021年6月22日 (二) 16:09的版本

基東·克雷默(2015年)

基東·克雷默拉脫維亞語Gidon Kremer,1947年2月27日),拉脫維亞小提琴家。

生平

克雷默出生於拉脱维亚里加,4歲時,他在家鄉隨祖父及父親學習小提琴,7歲時進入里加音樂學校英语Jāzeps Vītols Latvian Academy of Music,接受正式的音樂教育。1965年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習琴。在莫斯科學習期間,屢獲重要小提琴比賽獎項,如:伊丽莎白(三獎,1967年)、蒙特婁(二獎,1969年)、帕格尼尼(首獎,1969年)、柴可夫斯基(首獎,1970年)。從此展開忙碌的演奏生涯。1970年,在維也納樂友協會登台,與Thomas Schippers、维也纳交响乐团合作,這是他在西歐的初登場。1975年,初次登上柏林愛樂廳,隔年前往萨尔茨堡音乐节演奏。

1980年,克雷默離開蘇聯治下的拉脫維亞,遷居德國。翌年他在洛肯豪斯展開一個室內樂音樂節,專注於非典曲目的演出[註 1]。九〇年代後,基東·克雷默積極為自己尋根,不僅促使他寫了第一本書《片段的童年》(Kindheitssplitter),還有計畫地灌錄東歐音樂。1996年11月,他成立了波羅的海室內樂團英语Kremerata Baltica,由當地的年輕樂手組成[2]。此外,克雷默亦是韦尔比耶音乐节的常客,直到2011年為止都固定在當地亮相[註 2]

作品

商業錄音

克雷默自1978年起為DG錄音,在該廠有可觀的作品。此外他與Philips、EMI、Decca、ECM、Nonesuch等品牌皆有合作[5]。其中,小眾廠牌ECM是克雷默在當代音樂方面的主要支持者,以「新系列」(New Series)為名,發行了許多當代作曲家的創作。

著作

  • 《片段的童年》(Kindheitsplitter;Fragments of Childhood)
  • 《寫給青年藝術家的信》(Letters to a Young Pianist),2013年

獲獎與榮譽

評價

克雷默是當代音樂的積極支持者,為人所知的是他對阿斯托尔·皮亚佐拉作品的推廣。另外,他個人也嘗試了許多新音樂,包括埃内斯库贝尔格肖斯塔科维奇巴托克格拉斯舒尼特克魏因贝格亚当斯奧爾巴克瓦斯克斯佩爾特等人的創作。鑒於克雷默對當代音樂的資歷與理解,亦有許多作曲家將作品題獻予他,如古拜杜丽娜诺诺坎切利等人。

除了獨奏事業外,克雷默亦活躍於室內樂舞台。經常與瑪塔·阿格麗希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米沙·麦斯基馬友友等人合作[10]

個人生活

克雷默的祖父Karl Brückner是里加當地有名望的音樂學者、小提琴家[11]。克雷默的父親是猶太大屠殺的倖存者,母親則是德國-瑞典移民[2]

註釋

  1. ^ 克雷默是洛肯豪斯音樂節長期的藝術總監,任期超過30年,直到2011年卸職交棒[1]
  2. ^ 克雷默批評了該活動對特定演出者的過度行銷(即偶像包裝),從而退出韋爾比耶的舞台[3][4]

參考資料

參照
  1. ^ Lockenhaus: Gidon Kremer zieht sich zurück. Der Standard. 2011-05-06 [2014-12-25]. 
  2. ^ 2.0 2.1 Charlotte Higgins. Perfect isn't good enough. The Guardian. 2000-11-22 [2007-08-28]. 
  3. ^ Jeremy Eichler. Having denounced star system, Gidon Kremer comes to Longy. Boston Globe. 2011-10-12 [2014-12-25]. 
  4. ^ Norman Lebrecht. GIDON KREMER: WHY I QUIT THE CELEBRITY RATRACE. 2011-07-22 [2021-06-23] (英语). 
  5. ^ Andrew Clements. Weinberg: Sonata No 3; Trio; Sonatina; Concertino; Symphony No 10 – review. The Guardian. 2014-02-20 [2014-12-25]. 
  6. ^ Pour le Mérite: Gidon Kremer (PDF). www.orden-pourlemerite.de. 2018 [2018-05-10]. 
  7. ^ Violinist Krēmers receives Japan's prestigious art prize. eng.lsm.lv. 2016-10-19 [2016-11-12]. 
  8. ^ Archived copy. [2015-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0). 
  9. ^ Ar Triju Zvaigžņu ordeni apbalvoto personu reģistrs. Chancery of the Latvian president. [2011-09-10]. (原始内容 (doc)存档于2011-07-13) (拉脱维亚语). 
  10. ^ Andrew Clements. Schumann: Violin Sonata No 2; Kinderszenen; Bartók: Solo Violin Sonata; Violina Sonata No 1; etc: Kremer/Argerich. The Guardian. 2009-04-24 [2014-12-25]. 
  11. ^ Гидон Кремер: биография и творчество. FB.ru. 
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